副教授

您的位置是: 首页 > 团队队伍 > 经济学系 > 副教授 > 正文

姓名:曾光政治面貌:民盟出生年月:1970.6民族:汉

硕/博导:硕导 职称:副教授

研究方向:区域经济、产业经济

招生方向:产业经济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

办公电话:电子邮件:zengguang9816@163.com办公地点:人文楼M522

一、个人简历
(一)教育经历
1991年9月-1994年6月,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地理教育专业
2000年9月-2003年6月,湖北大学商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
2003年9月-2006年6月,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
2007年5月-2011年10月,武汉大学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
2015年5月-2016年5月,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
(二)工作经历
1994年7月-2000年8月,武汉市七一中学数学教师
2006年7月-至今,永利总站ylzz55
(三)研究领域及专长
研究领域:农业产业集群、区域产业增长、区域经济
(四)社会兼职及其他职务
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理事会理事
二、科研项目
1.“武汉城市圈空间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”(2008Y075),湖北省教育厅,2008年7月;
2.“资源约束下武汉城市圈经济与空间协调发展研究”(20080440958)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,2008年12月;
3.“武汉城市圈空间经济差距研究——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”(200902455)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,2009年9月;
4.“制造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空间经济增长差距研究”(09021),武汉市2009年社会科学基金,2009年10月;
5.“本地资源、品牌农业与农业产业集群——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视角”(11YJA790202),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,2011年8月;
6.“集成创新——加快湖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”,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招标课题,2011年6月;
7.“长江口湿地生态调查与变化趋势分析”,长江水资源保护研究所课题,2011年9月;
8.“农业产业集群研究——基于本地资源和品牌农业的视角”,ylzz总站线路检测自主科技创新基金系列研究成果培育项目,2012年6月;
9.“基于品牌农业的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主导产业选择研究”(13BJY118),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2013年6月;
10. “武汉城市圈空间经济差距研究——基于制造业集聚的视角”(2013080),湖北省2013年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,2014年3月;
11.“培育特色产业,加快湖北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”,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招标课题,2017年6月;
12.“湖北省农业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主导产业选择研究”(20191107),湖北省2019年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2019年11月。
三、发表专著及论文
著作
1.曾光著.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.科学出版社,2010
2.曾光、李菲著.武汉城市圈空间经济差距研究——基于制造业集聚的视角.2016
3.曾光、莫小玉著.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:理论探索与实证检验.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7
论文
1.产业集聚理论及进展,江淮论坛,2005(6);
2.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,浙江社会科学,2006(6);
3.长三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,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7(5);
4.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,江南大学学报,2008(1);
5.长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研究,东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8(4);
6.关于武汉城市圈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,统计与决策,2008(21);
7.武汉城市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检验,统计与决策,2009(12);
8.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的实证分析,统计与决策,2010(14);
9.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差距的实证分析,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2010(10);
10.武汉城市圈制造业集聚的实证研究,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2010(11);
11.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,ylzz总站线路检测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1(6);
12. 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——基于17个细分行业数据,中国农业大学学报,2012(4);
13.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——基于17个四位数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,技术经济,2012(12);
14.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研究,电子科技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14(4);
15.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率评价及分析——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测算,产经评论,2014(4);
16.中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Malmquist-Tobit模型的实证,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2018(2)。